翻譯難,難上青天,中翻英尤其難。倒底是音譯法好,還是意譯法好?

很久以前在一間麵包店裡三心兩意決定不了要買什麼,於是在那問東問西的:「這是什麼口味?那個呢?還有這個呢?裡面包什麼?會不會很甜?酸不酸?…」老闆大約是被問煩了,這樣回答我:「吃東西是經驗啦,妳吃了就知道,妳沒吃過,我說了半天妳也不見得會明白的。」

如果以這個觀念來說,餃子翻成"搞子"或dumpling都無所謂了,反正端上來吃下去就明白了嘛。

但是換了是我們,去一家餐廳點菜,難道不會想知道待會要吃下肚的是什麼嗎?難道不怕點錯菜嗎?

Sushi或者其它音譯的名詞能被接受,絕不是因為這樣的譯法能達"意",只是時間久了,吃過的人有經驗,接受了而已。

想起上回網友廚娘帶著英籍老公回台灣,我們上茶樓吃飲茶。他有時會指著一道菜問:「這是什麼?」我回答他,他幾乎都能立刻會意。席間有人問:「妳怎麼記得住這麼多中國菜的英文名字啊?」

開玩笑,我當然不記得。我都是當場隨口翻的,用的當然是意譯法。蠔油蝦仁鑲豆腐是Prawns in Bean Curd with Oyster Sauce…可是我想這樣的譯法遠比How Yo Shia-Zen Shion Do Fu來得清楚多了,不是嗎?(順說:太多餐廳寫別字,是把蝦仁鑲鉗在豆腐裡,不是拿蝦仁去釀豆腐)

翻譯要慎重考慮到是翻給誰看的,而不是翻爽的。記得我寫了那篇波霸珍珠後,春水堂的人來我板上留言,說他們最後決定要把珍珠翻成:QQ。理油是既好記,又傳神達意…呃,好記是真的,和翻成Boba一樣,大概只能傳到我們自己這邊,達到我們自己的意吧。Tapioca?老美一看一定馬上心知肚明,因為是他們既有的東西,不懂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但說來也是有趣,波霸的"波"在中文本來就是外來語,用音譯法翻自英文的Ball喔。但在初期,只有講廣東話的人知道那是啥意思,現在倒是通行全華文人口,反而沒有人想到這詞的原始意思,上回還有人問我珍珠為何要叫波霸呢。

以為音譯法久了就會被接受嗎?音譯法的不達意最後可能還會發生如家庭主夫點炒飯來了炒麵的狀況。因為只有音,不達意,端上來一看,是一盤有菜有肉混著炒出來的東東,在沒有解釋的情況下,被老外誤以為只要用菜啊肉啊混著炒的東東就是炒麵啦。所以才會發生在英文裡炒麵就是炒飯這種笑話。待時日再久,如果這名字被統一了,難保不改寫炒飯的歷史呢。餃子在中國是通稱,到了日本變煎餃,不正是最好的例子?!

翻譯要考慮到是翻給誰看的,所以美國人看的懂還不算數,換了不同國家的人,可能得找個不同的意譯法。這點真是傷腦筋,我承認。多米尼說最重要的還是有個統一譯名…我同意,只是很難。中文裡同一個字有不同的發音,同一樣的東東有不同的名稱,最簡單的例子正是餃子和搞子,雲吞和餛飩、抄手、扁食…不過有人會說那是標準語言和方言間的問題,但這樣的情況的確存在不是嗎?所以啊,可能要先統一的是我們自己在中文部份的說法。西元前兩百多年的秦始皇一統天下也只敢試著做到車同軌,書同文,可沒想要統一音的部份呢。

至於聲調造成語言上的誤解例子可多了,否則老外怎麼會覺得中文很難學?!把"我要買單"說成"我要買蛋",把"我要結帳"說成"我要結張",不明究理的人聽成"我要結紮"…您說嚴不嚴重?這兩個例子可都是活生生發生在我的外國朋友身上的喲。

我不是說意譯法一定優於音譯法,但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達意一下比較好。


SunnyPie
9.10.2005


延伸閱讀:

一‧餃子五十年的歷史?

二‧餃子的英文怎麼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Pie 阿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0) 人氣()